王龙娜,女,周围血管病中医学硕士。王医生出生于中医世家,家庭医学氛围浓厚,幼时两岁起观父亲施针,五岁起随父亲出诊,在父亲的指导下,十八岁开始次参与患者治疗,至今已有十余年的临床经验。她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,对脉管炎各种症状病型有深刻的了解和治疗体会,热爱中医,对中医学有着来自骨子里的执着与热爱。

血管病专家

关于治病的童年记忆:

在信息不发达的小时候,家里的患者都是靠的患者口口相传,全国各地慕名过来的患者都有。起初,诊所开办在家里,患者自带被褥,后即可出院。有时忙起来,母亲还会抱着我帮助父亲卖药。后来,在患者渐多的情况下,诊所搬到了山海关豆腐社,和旅馆合办,患者们住在旅馆。之后我们在工人街买了房,正式在自己的房子里开办诊所,全家人和患者们住在一个院子里,也因此得以更多地接触患者,亲如家人。那个时候病床还是上下铺,严重些的患者住在下铺,轻的患者或者陪床的家属住在上铺。病虽然严重,但印象中那个院子却充满欢声笑语,大家朴实平等的交流,和谐又谈笑风生。几个患者住在一个大的病房,患者与患者之间和平共处。到了晚上,父亲在患者们的围绕下,拉着二胡,有会唱歌的患者还会进行才艺表演,当时的情景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中,让我珍惜患者与大夫之间相互信任,亲如一家的关系。

患者因病情减轻而喜悦,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相聚在一起也是缘分,闲时聚在一起吹拉弹唱,聊的热热闹闹,在那个院子里治疗脉管炎,一干就是二十五年。在那里,我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,幼时的记忆里全是父亲忙碌的身影。父亲一个人从早忙到晚,很少有时间关心我们的学习,一心放在患者身上,不辞辛苦。他用家传的中医疗法亲手给每一位患者治疗,使他们走向健康人生,有时给患者扎针,一天下来整个手的关节肿痛,不能抓握。年轻的患者回去后结婚生子,过正常人的生活,现在看来辛苦都值得。

我就在这样浓厚的中医氛围中长大,十八岁起开始亲自施针,如今已十余年,有父亲在旁的谆谆教导和他毕生的临床经验,通过自己所学知识和在临床的经验总结,对本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进一步的发展。

中医的传承与发扬:

中医之所以难以继承,是要耐得住那份孤寂,更要担的起这份责任。踏踏实实学好中医,不仅是技术和知识的传承,更是医德的传承。难得的是一颗恒心和一份坚持。不忘初心,不轻言放弃。中医不是不能治大病,只是没有得到的发扬还有真正的传承。几千年的治疗经验,不仅要传承,更是要根据时代的特点,人们的体质特点和生活习惯而发生变化和发展,才能有的疗效。

在多年的临床发现,脉管炎不是不可以的疾病,以后只要遵医嘱复发率是可以很低的。很多患者并没有达到需要截肢的程度而选择了截肢是十分可惜的。过来治疗的患者病情有深浅,体质有强弱,治疗时间也会有长短之分。只要患者坚持治疗,不放弃,相信医生,配合治疗,最后都能得到满意的疗效。我的心愿便是能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,济世救人,能多拯救一条腿,就多拯救一条腿。能多挽救一个家庭,就多挽救一个家庭,用自己的微弱之光,照亮患者的希望和人生。